美國的統計數字發現青少年每日只閱讀6分鐘。相信香港的情況可能很不同。為什麼他們不喜歡閱讀?當然,閱讀是其中一種課餘活動,孩子是否喜歡閱讀,要視乎其他課餘活動的選擇,如果其他活動比較吸引,自然會放棄閱讀。
閱讀態度亦是另一個重要因素。統計發現初小的孩子最喜歡閱讀,但隨著年齡增長,其閱讀興趣會相應減退。
當孩子開始閱讀時,成年人給他們的訊息是正面的,是「大個仔」的表現,可以學到「哥哥、姐姐」都懂的技巧。而閱讀的目的是明白及欣賞故事內容。
但到高小時,閱讀的目的出現了轉變:
高要求的閱讀理解 -本身故事變得長而複雜。內容由以圖畫為主,變成以文字為主。
故事書的選擇較少 -因為閱讀一本書的所需時間較長,完成及轉書的機會較少。
故事主題較多變化-少時閱讀的書,以故事書為主,而內容可能與一些電視卡通、漫畫相同,理解較容易。但隨著年級的增長,書本的主題包含自傳、新故事、其他非故事性的書,大部份沒有其他媒體的輔助,內容較深入及複雜,所以理解亦較困難。
閱讀目的轉變- 兒時閱讀主要是享受及基本理解。而高小時,可能要求作進一步的分析、資料搜集,或要記下部份內容作小測。
閱讀變成功課-高小學生因為閱讀後的相應工作,令他們覺得閱讀只是其中一種功課,而不是他們可以選擇而享受的課餘活動。
其實,要維持孩子的閱讀興趣,成年人可以給予正面的訊息,保留兒時閱讀的「習慣」,例如讓孩子感覺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題材、可以「跳」看喜歡的部份、可以不完成不喜歡的書本而另選其他想閱讀的書本、不限閱讀的材料等,給予孩子閱讀的自主性,以延長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只要他們繼續享受閱讀,便能繼續在閱讀中,學到相關的閱讀技巧及得到當中的好處。
Sourc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answer-sheet/wp/2015/04/29/why-kids-lose-interest-in-reading-as-they-get-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