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散步與工作效率的心理作用

外出午膳或午膳後出外的一個短散步有助調節下午的工作情緒及表現。 Curtin University in Australia的一組心理學家 Cecilie Thøgersen-Ntoumani 研究發現有於午間散步的員工較沒有散步的員工,下午回到正作間時,感覺較為輕鬆,壓力減低,工作動力較大。 其實,散步是最簡單快捷的運動,運動本身是有效的情緒調節活動。而利用午膳時間作10至15分鐘的散步,吸收新鮮空氣,享受一下陽光,是最直接調節情緒的方法。因為呼吸及太陽光是最天然提升正向情緒的抗抑鬱劑,有效紓緩上午工作時的緊張情緒,減輕壓力,整理思緒,令人有清醒頭腦、重新調整心情的作用,來面對下午的工作。而與同事一同散步、閒話家常,亦有一種紓緩情緒的作用。 研究中亦發現散步不單令人情緒得以回復,更讓員工的心情及感覺良好,從而更投入下午的工作,工作效率及表現亦得以提高。 Source: http://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index.php/news/minds-business/walking-at-lunchtime-buffers-against-workplace-stress.html

長假期後的5階段心理變化

長假期後重返工作崗位時,經歷五個階段的心理變化: 第一階段 -否定 -「都不是太惡劣啫!」 假期後第一天回到工作崗位,你如常地到茶水間準備咖啡,再返回自己的座位,雖然可能仍有點睡意及倦意,但感覺仍然良好。 第二階段 -憤怒 -「有冇攪錯!!仲有冇多D工作呀!」 當你開始檢查你的電郵,開始檢視你桌上的文件,怒火自然上心頭! 第三階段 -討價還價-「我可以攪得掂!」 憤怒過後,冷靜下來,便沈著氣逐一處理,相信自己放工前應該可以處理起碼部份的工作。 第四階段 -情緒低落 -「全部都不重要!」 每天都是一樣的….悶! 第五階段 -接受 - 「太好喇!終於星期五!」 已經忘記了假期的歡樂及假象,已接受事實,你已經回到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是起身、返工、等食午餐、繼續工作、等放工。「星期一等星期五、返工等放假」的心態。

一天要睡多久才算足夠?

睡眠能讓身體得到休息,為明天的工作作準備。睡眠就像給身體提供一個短暫的假期。睡眠亦給予大腦機會儲存經過一整天所接收的資訊,補充腦內需要的化學物質,解決日間未有處理的”問題”,所以足夠的睡眠是非常重要。而每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例如65歲以上的長者,每天只需睡7至9小時; 而剛出生的嬰兒則需要14至17小時。想了解不同年齡的所需睡眠時間可參考附圖。 Source: http://sleepfoundation.org/how-sleep-works/how-much-sleep-do-we-really-need?page=0%2C1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並非疾病,每個人都會出現部份徵狀?

世界著名的兒科神經學家 Dr. Bruce D. Perry, M.D., Ph.D, 指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 並非疾病,提出使用藥物治療兒童的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狀的危險。 Dr. Perry 認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是一種對一系列行為特徵的形容或統稱,而這些行為特徵都會在任何人,包括兒童或成人的成長歷程的不同時間出現。 Dr. Perry 認為藥物治療對兒童的身心成長有一定的副作用。當有其他可行而有效的治療法時,藥物治療應可避免。 Dr. Perry 提出家長教育、提供兒童合適的成長環境、自然療法(例:瑜珈)、身體感覺活動(例:打鼓)及改善餐單,可以有效改善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狀。 成人的行為及情緒對改善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狀非常重要。因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家長可能因為孩子的情況,而出現焦慮及緊張的心理狀態。當孩子正面對自己的困難時,而身邊的成年人因為不知所措或氣餒而作出負面的反應,再而對孩子及自己引發負面的情緒,整個情況變得不能控制。 與其將孩子的情況,標籤著「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正確面對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法。教導成年人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有”現實”的期望,為孩子訂定可達到的目標,提供可成功的機會,從而幫助孩子學懂掌握及面對自己的困難,讓孩子對自己的話情況建立有力感,其情緒便會變得可控,整個情況都可得到改善。 Source: ADHD Not a Real Disease, Says Leading Neuroscientist

陳家慧博士 ﹣ 創辦人,特許心理學家及執行總監

陳家慧博士 CPsychol, CSci, Former OSHCR, AFBPsS, AFHKPsyS, Reg. Teacher, BSocSc(Hons), MPhil, PGDE, PGCESLT, MA, PhD 英國特許心理學家 前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 香港註冊教師 資深大學心理學講師及學科主任 教學專業實習顧問老師 資深特殊教育需要(SEN)教育工作者及學校主任教師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及心理哲學博士   陳家慧博士為英國特許心理學家、英國特許科學家、前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及香港註冊教師,她是英國心理學會及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英國心理學會教學及研究分會及教育及兒童心理分會會員、及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陳博士擁有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心理學哲學碩士學位、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教學英文學科研究深造證書、教育研究文學碩士學位及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及心理)哲學博士。 陳博士從事心理培訓工作逾二十五年,於2011年成立Lifetime心理成長支援中心,現為中心的執行總監,提供專業及全方位的心理成長支援服務,多年來為各階層提供SEN校本支援及學生課程、專業發展及企業培訓、家長培訓、心理健康工作坊、SEN的初步識別測試及個人支援、及個人心理諮詢服務。中心更提供度身設計的活動,以配合不同學校、機構及企業的需要。一直以來,深得學生、家長、老師、學員、學校,機構及企業,高度評價及推介。 陳博士熱心推廣心理學,分別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Sheffield Hallam大學、英國De Montfort大學,任教大學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主要科目包括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畢生發展心理學、學生輔導、研究方法、心理學導論、個人學習技巧、職業及組織心理學、個人成長與學習技巧。1999年獲香港浸會大學頒發優秀導師榮譽。2014年獲香港都會大學頒發十年長期服務獎。 陳博士為專業教育顧問,多年來致力於教學工作及教師培訓,曾擔任多所大學(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都會大學、英國新特蘭大學)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及學位教師教育文憑的專業實習顧問教師及啟導老師,專責提供準教師教學實習培訓工作。陳博士任教本地中小學及國際學校逾二十五年,為資深學校主任教師,主要職務包括英文科科主席、學務主任、教務主任及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熟悉不同的教育體制、學校行政及課程設計等,對培養兒童學術及全人發展經驗豐富,多年來為學校提供教師專業發展,主題包括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學支援、正向教育、校園欺凌及學生行為問題、青少年情緒及精神健康等。 陳博士作為資深特殊教育需要(SEN)教育工作者,專注支援及培訓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教師及家長,為學生提供中小學一條龍SEN英文課程、及全方位SEN技能訓練課程等,多年來已開辦近150班SEN學生課程及學生講座。陳博士亦主講不同主題的親子教育講座,包括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家長支援、學習動機、加強記憶力及專注力、學習策略、英文學習、正向心理、兒童抗逆力、兒童發展、家長管教模式、青少年心理成長、壓力管理、情緒表達及管理等,積極推廣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成長心理健康。 陳博士為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亦擔任大學學士課程「組織及工作心理學」及國際學位基礎教育文憑課程「個人發展與學習技巧」學科主任,積極推廣職業健康及職場心理,為機構及企業舉辦專業發展及企業培訓,主題包括提升工作動機及效能、壓力管理、職場讀心術、職業導向性格測試、員工指導與啟導、工作間身心健康、團隊建立等。 專業資格 英國特許心理學家 英國特許科學家 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 香港註冊教師 英國心理學會副院士 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 英國心理學會教學及研究分會會員 英國心理學會教育及兒童心理分會會員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學歷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及心理)哲學博士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研究文學碩士 香港公開大學教學英文學科研究深造証書 香港教育學院學位教師教育文憑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理學哲學碩士 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 獎項 優秀導師,香港浸會大學,1999 十五周年長期服務獎,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2011 十周年長期服務獎,香港都會大學(前香港公開大學),2014 專業培訓及持續專業發展 老年學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香港版(HK-MoCA) – Train-the-Trainer 證書,香港中文大學 「照顧者的身心健康與體能活動」課程 Course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