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慧博士 ﹣ 創辦人,特許心理學家及執行總監

陳家慧博士 CPsychol, CSci, OSHCR, AFBPsS, AFHKPsyS, Reg. Teacher, BSocSc(Hons), MPhil, PGDE, PGCESLT, MA, PhD 英國特許心理學家 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 香港註冊教師 資深大學心理學講師及學科主任 教學專業實習顧問老師 資深特殊教育需要(SEN)教育工作者及學校主任教師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及心理哲學博士   陳家慧博士為英國特許心理學家、英國特許科學家、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及香港註冊教師,她是英國心理學會及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英國心理學會教學及研究分會及教育及兒童心理分會會員、及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陳博士擁有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學位、心理學哲學碩士學位、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教學英文學科研究深造證書、教育研究文學碩士學位及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及心理)哲學博士。 陳博士從事心理培訓工作逾二十五年,於2011年成立Lifetime心理成長支援中心,現為中心的執行總監,提供專業及全方位的心理成長支援服務,多年來為各階層提供SEN校本支援及學生課程、專業發展及企業培訓、家長培訓、心理健康工作坊、SEN的初步識別測試及個人支援、及個人心理諮詢服務。中心更提供度身設計的活動,以配合不同學校、機構及企業的需要。一直以來,深得學生、家長、老師、學員、學校,機構及企業,高度評價及推介。 陳博士熱心推廣心理學,分別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Sheffield Hallam大學、英國De Montfort大學,任教大學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主要科目包括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畢生發展心理學、學生輔導、研究方法、心理學導論、個人學習技巧、職業及組織心理學、個人成長與學習技巧。1999年獲香港浸會大學頒發優秀導師榮譽。2014年獲香港都會大學頒發十年長期服務獎。 陳博士為專業教育顧問,多年來致力於教學工作及教師培訓,曾擔任多所大學(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都會大學、英國新特蘭大學)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及學位教師教育文憑的專業實習顧問教師及啟導老師,專責提供準教師教學實習培訓工作。陳博士任教本地中小學及國際學校逾二十五年,為資深學校主任教師,主要職務包括英文科科主席、學務主任、教務主任及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熟悉不同的教育體制、學校行政及課程設計等,對培養兒童學術及全人發展經驗豐富,多年來為學校提供教師專業發展,主題包括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學支援、正向教育、校園欺凌及學生行為問題、青少年情緒及精神健康等。 陳博士作為資深特殊教育需要(SEN)教育工作者,專注支援及培訓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教師及家長,為學生提供中小學一條龍SEN英文課程、及全方位SEN技能訓練課程等,多年來已開辦近150班SEN學生課程及學生講座。陳博士亦主講不同主題的親子教育講座,包括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家長支援、學習動機、加強記憶力及專注力、學習策略、英文學習、正向心理、兒童抗逆力、兒童發展、家長管教模式、青少年心理成長、壓力管理、情緒表達及管理等,積極推廣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成長心理健康。 陳博士為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亦擔任大學學士課程「組織及工作心理學」及國際學位基礎教育文憑課程「個人發展與學習技巧」學科主任,積極推廣職業健康及職場心理,為機構及企業舉辦專業發展及企業培訓,主題包括提升工作動機及效能、壓力管理、職場讀心術、職業導向性格測試、員工指導與啟導、工作間身心健康、團隊建立等。 專業資格 英國特許心理學家 英國特許科學家 英國註冊職業安全及健康顧問 香港註冊教師 英國心理學會副院士 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 英國心理學會教學及研究分會會員 英國心理學會教育及兒童心理分會會員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學歷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及心理)哲學博士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研究文學碩士 香港公開大學教學英文學科研究深造証書 香港教育學院學位教師教育文憑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理學哲學碩士 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 獎項 優秀導師,香港浸會大學,1999 十五周年長期服務獎,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2011 十周年長期服務獎,香港都會大學(前香港公開大學),2014 專業培訓及持續專業發展 老年學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香港版(HK-MoCA) – Train-the-Trainer 證書,香港中文大學 「照顧者的身心健康與體能活動」課程 Course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男女六大不同

男女面對生活及工作都有不同的看法: 1. 男女對成功有相似的看法  我們常以為男女對成功有不同看法,例如女性希望平衡,而男性就追求地位,物質如車、樓等。其實最新研究發現男女對成功有同樣的準則,依次序為工作與家庭平衡、金錢及認同。 2. 女性將感覺掛在面上。男性將情緒收在褲袋內  女性喜歡與人分享其感覺,對於女性,這是一種減壓的方法。男性喜歡「帶上面具」,不願讓人知道他們的情緒變化,因為男性覺得情緒的表達不是社會對男性的期望行為,而且與人分享,對男性並沒有帶來同樣的減壓作用。 3. 面對爭拗時,女性選擇迎戰,男性選擇退出  女性對爭拗有較強的心理反應,例如較大的壓力、緊張及失望,如發生在工作上, 女性會以「更努力」的方法可面對壓力。而男性會選擇退出,在工作上會以「放病假、離開戰場」的方法面對,而在兩性關係中,會選擇「收聲、逃避」的方法面對。 4. 女性有較多朋友,男性只有數個朋友  男性平均較女性少朋友。男性沒有如女性一樣依賴朋友,他們喜歡將友誼建基於「活動」或「項目」上,例如運動、工作、對酒當歌等。其實男女對友誼有相同的看法,例如朋友可以提供情緒支援、與人連繫、得到別人的關心等,但男性會因社會期望,覺得友情是女性的行為,所以將友情轉化。 5. 女性能一心多用,男性只能一心一用 研究指出於一個「一心多用」的測試中,有70﹪女性表現較男性好。 6. 男女都會感到後悔,但性質卻不同 男性會為沒有完成的事而後悔,但女性會為做過的事而後悔Source: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our-gender-ourselves/201408/6-ways-men-and-women-are-mostly-different

身體語言改善伴侶間的關係

 身體語言比說話及聲調更能影響你與伴侶的關係。以下四點有助改善伴侶間的溝通。 模仿伴侶的坐姿  研究發現坐姿反映權位,例如比伴侶坐得較高(視線非水平位置)、將手放在自己頸後,翹腳等都是權力的姿態。所以與伴侶傾談時, 可模仿伴侶的坐姿,以表示平等的地位、尊重伴侶的意見、合作的態度。 看著伴侶的咀 當人們準備說話時,腦部會將訊息傳至咀部。所以當你看著伴侶的咀的動作,你可以更清楚他/她所表達訊息背後的感覺。 以手勢表達信任 雙手交疊表示自我保護及抗拒,所以以‘開放’的手勢、面向伴侶、微笑都可以表示你願意聆聽。 以觸摸化解紛爭 身體接觸可加強伴侶間的連系。身體接觸會產生催激素( oxytocin)而增加對伴侶信任的感覺,亦會降低皮質醇( cortisol)來減低爭拗時的壓力。   Read more: http://www.rd.com/slideshows/powerful-body-language/#ixzz36wV6jCsS